病苦

病苦
八苦之一。 即眾生病時, 身、 心所受之苦惱。 依《大毘婆沙論》卷七十八之說, 病能損坏可愛安适, 故稱病苦。 蓋病之發有四大不調, 又有因四大不調而生四百四病之說。 據《五王經所》載, 四大即地大、 水大、 火大、 風大。 地大不調, 則舉身沉重;水大不調, 則舉身脹腫;火大不調, 則舉身蒸熱;風大不調, 則舉身僵硬。 諸此百節苦痛, 猶被鞭笞, 氣力虛竭, 坐起鬚人, 目不見色, 耳不聞聲, 心懷苦惱, 言辄悲哀, 甘美飲食, 入口皆苦;凡此皆為大苦。 《瑜伽師地論》卷六十一, 說病苦有五相, 即: 一、 身性變坏, 二、 憂苦增長多倍, 三、 於可意境不喜受用, 四、 非其所欲之不可意境而强受用, 五、 能令命根速離坏。 參閱‘八苦’條。
* * *
病苦有二種: 一者, 身病。 謂四大不調, 眾病交攻。 若地大不調, 舉身沉重。 水大不調, 舉身胖腫。 火大不調, 舉身蒸熱。 風大不調, 舉身倔強。 二者, 心病。 謂心懷苦惱, 憂切悲哀, 是名病苦。
* * *
四苦之一。 見四苦條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курсовую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